10月7日,龍門大橋東岸主塔下橫梁順利澆筑完成,標志著龍門大橋主體工程進入提速新階段,全面轉入東主塔塔柱施工。
龍門大橋東岸主塔采用門式造型,設置上、下兩道橫梁,主塔橫梁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,設有橫向預應力,采用后張法施工工藝。主塔下橫梁高9m,中部寬3.5m,兩側寬5m,采用翻模施工,與塔身同步施工,分兩次澆筑,每層澆筑4.5m,采用C55標號海工混凝土澆筑。
主塔采用中心鋼圓筒代替內膜,運用“四新技術”,采用無拉桿液壓爬模系統,包含模板系統、支架系統、埋件系統、液壓系統四部分。液壓自爬模在施工過程中無需其它起重設備,提供全方位施工作業平臺,爬升速度快,安全系數高。
為確保順利完成東岸主塔下橫梁澆筑,項目召開階段性大會戰動員會、旱季施工推進會,對主塔施工各項工作提出嚴格細致要求,多措并舉,攻克難關:
一是下橫梁與塔身同步施工,混凝土澆筑方量較大,在塔身實心段設置冷卻水冷系統進行混凝土降溫,對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采取措施,優化配合比設計,降低水灰比,減少溫升值,保證施工時混凝土溫度滿足要求;
二是下橫梁下表面兩端與塔柱聯結、承臺聯結,中段不與其余結構物相連,因此下橫梁受溫度應力影響較大,為避免下橫梁出現開裂現象,下橫梁所用混凝土內添加溫縮抗裂纖維,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和后期韌性;
三是依托品控中心、生產調度中心等信息化管理平臺,建立主拌合站和海上拌合站兩條生產線,結合智能物料管理系統,對材料出入庫、混凝土運輸等過程實時監控,實現各個施工環節有序銜接;
四是主塔橫梁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,為保證下橫梁預應力施工滿足要求,進場2套500t智能張拉設備,管道壓漿采用真空智能循環壓漿系統壓漿工藝,實現了預應力張拉、壓漿的數字化自動控制,提升預應力張拉施工質量。
據悉,龍門大橋是目前廣西在建的第一長跨海大橋,主橋是廣西首座單跨超千米全漂浮體系懸索橋,項目建成后,將打通廣西濱海公路的“卡點”,大大縮減防城港與欽州港的兩個廣西重要港口的時空距離,對促進北欽防一體化,拓寬向海之路,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,助力我國西部地區商品通過廣西北部灣等沿海口岸,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,實現廣西“三大定位”新使命和“五個扎實”新要求具有重要意義。
截至目前,龍門大橋揚帆立交累計完成樁基138根、承臺19個、墩柱33個、預制梁23片,東引橋累計完成樁基230根、承臺38個、墩柱11個,東主塔已完成樁基、承臺和下橫梁澆筑,東錨碇累計完成一期樁52根、二期槽42個。下一步,項目將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,快速推進各項工程施工進度,重點推進揚帆立交蓋梁、預制梁施工,東引橋承臺、墩柱施工,主塔塔柱施工和錨碇基坑開挖施工。(道橋分公司 王盈盈 徐禛 文/圖)
圖為龍門大橋東主塔下橫梁施工現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