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朗星稀的夜里,喜歡獨自一人漫步于辦公室前燈色班駁的小路上。涼風習習,送來一陣陣混雜著青草與花香的甜美氣息,令人不禁心曠神怡。舉目四望,白天里青翠的小草,鮮艷的花兒,幾張總是被太陽曬得暖熱的石桌,還有辦公室門前懸掛的寫著“掀起施工高潮”話語的大紅橫幅,此刻,在這皎潔的月下,都披上了一件柔和的外衣。尋找月亮的痕跡,卻見她懸于群山之上,偶有浮云飄過,月亮便像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歌女,多了幾分羞澀和嫵媚。我不禁駐足,找一方小石凳,與月遙遙相望。古往今來,月亮不知道牽動了多少文人騷客的心,或悲或喜,或思或愁,或愛或恨,滿載了千百年紛繁的情結。
展開浩如煙海的詩卷,詠月古詩俯拾皆是。而我所了解的有關月亮的最早詩句是出自《詩經 陳風 月出》的“月出皎兮,佼人僚兮,舒窈糾兮,勞心悄兮。”在之后詩詞黃金時期的唐詩宋詞里,詠月詩詞更是不勝枚舉。很喜歡田園詩人王維的那首《山居秋暝》里的:“空山新雨后,天氣晚來秋。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 巧妙地為讀者展現了一幅幽雅、明凈而又充滿情趣的畫面。同樣,在《鳥鳴澗》中,“人閑桂花落,夜靜春山空。月出驚山鳥,時鳴春澗間。”又別具一格,月亮的出現,打破了寧靜,給靜夜空山帶來了幾分清雅跳躍的情趣。而詩中的月被賦予空潔靈動之意的同時,也寄托了詩人隱逸山水間的飄逸情懷。也有以月來抒發孤苦情懷的,最膾炙人口的要數李白的《月下獨酌》了,“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暫伴月將行,行樂須及春。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。醒時同交歡,醉后共分散。”每讀之,腦海中總會浮現出一幅李白在花間月下獨酌獨舞的凄清畫面。雖有月相伴,卻更加反襯出詩人的孤苦伶仃來。當然,以月寄情,最多的要數寄思鄉思親之情的作品了。作客他鄉的詩人,寂靜的夜里,明月是最能觸發詩人的思鄉思親情緒的,很容易讓詩人聯想到籠罩在同一片月色之下,觀賞同一輪月的親人們。于是便有了李白《靜夜思》里的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”還有杜甫《月夜憶舍弟》的“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。”張九齡的《望月懷遠》里的“海上升明月,天涯共此時。”這一句句讓人朗朗上口的詩句,因其深入人心而成了千古傳誦的佳句。
告別遠古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,思緒回到了今天科技與經濟等高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。今天,快速的生活節奏,讓現代人總是步履匆匆,已很少有人會駐足賞月,更不會因月而思,因月而念了。也許你真的很忙,每天奮戰拼搏于工作崗位上,身心具疲,無法將故鄉的親人們常掛心上。但你可知,無數個這樣的夜里,年邁的父母,牽掛你的親人們,會常常對著月亮叨念起你。中秋將至,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日子里,即使不能陪伴在親人身旁,也讓我們輕輕地撥通思念的人的電話,真切地道一聲:“您辛苦了,節日快樂!”。